积极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让产业工人更有荣誉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北京市建筑工会作为北京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单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高质量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打造一支数量宏大、技术精湛的产业工人队伍,为加快推进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一、强化思想引领,让产业工人更有荣誉感
以劳模评选为契机,大力开展劳模选树工作。2020年,获评全国劳模8名、北京市劳模 74名、北京市模范集体13个、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1个、三八红旗奖章获得者3名。通过组织座谈会等形式交流劳模事迹,将劳模事迹上抖音、上官网等,引发网民广泛关注和学习,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
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市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组织职工积极参加“网聚正能量”和“八小时约定”职工演讲等活动,组织系统工会上报作品200多个,涉及微视频、微课、歌曲、
摄影作品,并有多个单位获奖。
通过系列活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建筑系统营造劳动智慧。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为首都创新发展凝聚力量、贡献智慧
二、强化技能提升、让产业工人更有获得感
积极开展带动和技能竞赛。组织各个单位、广大会员积极参加中国海员建设工会“全国公路工程建设劳动和技能竞赛项目”。28个优秀案例项目中、北京建筑系统占13个。在京津交通一体化竞赛表彰中,获得全国五一游动奖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工人先锋号各1个。3年来,易计获评优秀组织单位1家、优胜项目12个、先进个人4名。
举办首届首都建筑业产业工人技能才艺展演活动。搭载展示技术、实现梦想的舞合、助推产业工人技术创新。来自北京市建筑系统25集团公司的300余名职工参加技能才艺展演活动。活动现场分为舞台展示区、塔吊实时视频展示区和现场技能展示区,不仅有传统的焊接、砌筑、钢筋绑扎、道路测量、塔吊技能展示,还加入了古建彩绘、水质检测、水泥砂浆主题雕刻等现代技术,体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融合发展。活动在北京工人 ApP、全总“全国产业工人学习社区”等平台进行网络直播,观看人数突破22万人,并被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工人日报》《劳动午报》等媒体宣传报道。中建一局的展演作品《套筒灌浆饱满度测试仪》还被邀请进人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1470《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规程》,被写人主控项目、强制检验条款。
加大技能培训。2020年,新获评市级示范性创新工作室5家、市级创新工作室13家,获得市总职工创新助推项目25项,获评职工自主创新成果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3个。在第二届“北京大工匠”30个工种的申报评选活动中,2人获评“北京大工匠”、2 人荣获“北京大工匠’提名奖。同时,获得市总“北京大工匠”一次性奖励和连续3年创新工作室项目资金支持,助力创新成果转化,使工匠精神在产业工人队伍中蔚然成风。
三、强化优质服务,让产业工人更有幸福感
北京市建筑工会系统内有5家企业获得职工之家资助,推进暖心骄站建设0”打好“五送牌”开展北京重点工程、京外一线职工的问:资金10开展对疫控前线企业和职工的专项显问,为2500名外地来京农民工免费体检。同时,北京市建筑工会将消费扶贫与抗击疫情、劳动保护、夏送清凉等活动结合起来,对奥运工程项目、城市副中心项目、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等进行题问,涉及职工约2万人。截至2021年1月10日系统集团工会层面累计投人600多万元资金进行问。
四、强化维权保障,让产业工人更有安全感
建立健全维权机制。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的联系沟通,就相关重要问题进行通报会商,促进工会与政府部门会商达成原则意见。通过多种方式推进职代会制度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积极推动以“保企业、保就业、保稳定”为主导思想的集体协商有效开展。
不断加强劳动保护。修订《建筑业劳动安全专项合同》,在建筑业企业中大力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督促企业依法履行主体责任,提高减灾避险的能力。2020 年,在全国“安康杯”竞赛中,北京市建筑业系统获评先进集体17个、先进个人2名;在北京市“安康杯”竞赛中,获评先进集体52个、先进个人11名。
推动成立物业行业工会联合会。北京市现约有物业企业3000家,职工40余万人,已建会物业企业1900余家。随着《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和《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的颁布,物业企业作为落实北京两个“关键小事”、聚焦基层治理、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在北京市住建委的支持下,成立了以国有物业企业工会为主的工会联合会,逐步推动吸引非公性质的物业企业成立工会并加入联合会,将职工组织起来。在此基础上,通过提供服务和开展劳动技能竞赛,提高行业职工的能力和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