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鄂尔多斯工会网! 维权热线:12351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会动态 >> 旗区动态

酸浆点豆腐,“点”出致富路

来源:     发布日期:2021-01-06

在这个追求健康的时代,能吃到地道的、纯绿色的食品就是最好的安全感,曾经家家户户都会做的基本食材,随着经济发展成了流水线上的商品,不管怎么烹饪,都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与情怀,然而在赛乌聂盖村食品加工厂依然延续着传统的技艺做出来了最有情怀的本地食材,就是这样的老办法让新时代的村民找到了致富突破口。比如酸浆豆腐、妈妈压的粉条....... 

大雪过后,一股股寒流如约而至。零下十几度的气温,冻的人无法将手伸出袖筒。 

在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镇赛乌聂盖村口,一股股的热气缭绕在一间豆腐坊上空。手持水瓢的雷电祥,从铁锅里将酸浆往大铁锅里舀,另一只手慢慢搅动桶里滚熟的豆浆,眼睛紧盯着桶里漂浮上来的豆花。 

“做了20来年了,一直传承着传统做法,祖祖辈辈会做这个东西(豆腐)。以前咱们是土办法,收益也不太好,现在条件好了,都实施现代化,产量也能上去,但我的做法还是过去的老传统,老酸浆豆腐,不添加任何添加剂,原汁原味,纯绿色食品”,雷电祥自豪的称。今年62岁的雷电祥是赛乌聂盖村村民,两个儿女都已成家,每天四五个小时就把这点营生做了,自己家里喂猪,喂羊,干农活还不影响,一月下来能挣3000多元,过年时随着需求量的增加,一个月能收入一万多元,他还在村集体经济的公司里打工,多样化的收入让日子一天天越过越红火了。 

一股浓浓的豆腐味儿扑面而来,七个大桶摆满了整个作坊 ,两口大铁锅,下面火焰正旺,锅里酸浆冒着热气泡。58岁的白香兰,是雷电祥的妻子,是豆腐坊的帮厨,帮着老伴儿不断往桶里舀着滚开的豆浆。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忙活,从清洗、磨浆、煮浆、细滤的过程,最后成品包裹在筐子的纱布内,一番挤压水后,散发着豆香的一块块豆腐就这样出炉了。 

在另外的粉条作坊内,今年58岁的白香翠和张分娥正在勾芡,准备压粉条,不到一会儿工夫二十多斤粉面,被她们变成了长长的粉条。“进入冬季农活儿少了,出来赚些零花钱,不但补贴了家用,也不耽误家里的活儿”白香翠称。 

“每到过年时,这里的酸浆豆腐和粉条都供不应求”伊金霍洛镇赛乌聂盖村党支部书记白伟称,过去,赛乌聂盖村没有资源,没有村集体经济。自“百企帮百村”行动开展以来,在镇党委、政府,旗总工会、旗安监局和帮扶企业转龙湾煤矿的大力支持下,2016年和2017年帮扶企业累计为该村投入30万元帮扶资金,于201611月份注册成立了赛乌聂盖村农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201711月份成立了“赛一品豆腐坊”。 

 由于销路问题导致“豆腐坊”厂运转滞后,未能有效发挥作用,2018年,包联单位旗总工会再次以“百企帮百村”行动为契机,提出了村委办公场所给村集体经济让路,将现在的村委会打造成食品加工基地的想法,并拿出三年规划方案,得到镇党委、政府的同意后,旗总工会以函的形式向帮扶企业申请资金165万元打造建设了食品深加工基地,如今的食品加工厂,不仅有豆腐、粉条、面点,还有卤肉、植物油等几大类产品,这些产品统一注册了“赛一品”商标。目前销售主要有两个渠道,周边零售,以及周边的超市推广。食品加工厂成立以来,一方面方便了周围老百姓的生活需求,另一方面也带动了村里的发展,特别是有手艺的农牧民,能够另外增加一份收入,同时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目前该食品加工厂,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带来十万元的收入,可解决村里510人的就业。  

“食品加工厂建成以来,带动了我们村1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发展,我们与这些户子签订了利益连接,从食品加工厂的收益里支出每户给予500元,去帮助他们,这些钱看似小数目,但是对于贫困户来说,也是一份额外的收入”,伊金霍洛旗总工会挂职副主席、综合业务部部长、赛乌聂盖村驻村第一书记武淑珍称,“赛一品”豆腐在周边,已经成为了伊金霍洛旗农副产品的新品牌,下一步,村里计划做精品包装,以深加工豆腐块、冻豆腐、豆腐皮、豆腐卷、还有豆腐干,打算在这些方面继续发展,让大家都品尝到“赛一品”的美味儿。(王慧凯、苏娜) 

上一篇:准格尔旗总工会多措并举助力集体协商工作提质增效
下一篇:准格尔旗总工会四项措施做好固定资产清理处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