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梅同志自1993年以来一直从事幼教工作,先后在蒙古族幼儿园、泰祥幼儿园工作,她从一名普通教师做起,历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业务副园长、园长,扎根于幼教事业已经整整二十三个年头。23年来,面对数千位家长的热切期盼,她用慈母般的爱心浇灌着孩子们稚嫩的心灵,以坚定的信念抓好幼教工作,辛勤地耕耘让她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也让她所在的幼儿园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2010年7月,她被任命为泰祥幼儿园园长,摆在她面前的是一所设施不全,人员不够的新园所,面对专业教师短缺、生源数量不足、特色发展欠缺、园所环境滞后等诸多问题,她经常不眠不休的在思考,甚至双休日也不休息,与教师一起查阅资料,商讨办法,来寻求解决之道。六年来,她带领全体教职员工共同为幼儿园的卓越发展洒下了辛勤的汗水,留下了坚实的脚印,共同体味了成长的艰辛,也共同分享了收获的喜悦,以先进的办园理念及鲜明的课程特色迎来全市范围内50多所幼儿园的2000多人次,园长及教师来园学习交流经验,打造出了富有影响力和带头作用的园所。幼儿园从建园伊始的无级别幼儿园晋升到了自治区级示范幼儿园,集体先后被评为“旗级文明单位”、“旗级先进集体”、“市级三八红旗集体”、“市级家长学校先进集体”“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2-2016年连续四年荣获教育综合督导评估一等奖。她本人也先后被评为旗级教学能手、优秀教师、名教师、名园长、明星园长和旗级“巾帼建功”先进个人、鄂托克旗劳动模范、市级优秀教学能手、市级三八红旗手、自治区级优秀辅导教师等,她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倾心奉献鄂托克幼教事业的绚丽华章。她还坚持为鄂托克旗0-3岁婴幼儿发展做出了不少的努力和贡献,泰祥早期发展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累计开展了40多次的家庭教育公益性活动,已有2000余名家长和婴幼儿受益,为婴幼儿家庭教育及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特格喜吉嘎拉
特格喜吉嘎拉是鄂托克旗蒙医综合医院的一名普通卫生工作者,1996年从内蒙古医学院毕业后在鄂托克旗创办蒙医传统正骨诊所,每年接受我市周边旗县和山西、北京等地区及日本、蒙古国等中外患者2万余人,治愈率高,无后遗症,治愈率达98%以上。
该同志在蒙医外科工作期间,专心于蒙医传统正骨研究,在蒙医治疗疑难病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在行业研究方面卓有建树。先后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膝关节髁上骨折》《膝关节半月半损伤》《肱骨近骨折》《特格喜吉嘎拉临床经验》《传统正骨》等内部书籍,其编著的《蒙医外科学》一书填补了我市还没有编辑出版过蒙医外科学书的空白。他用2年时间走遍内蒙古12个盟市,编写著作40余万字,带教基层卫生院医生和蒙医整骨医生30余名,多次参加全国、自治区、盟市级蒙药学术会议并交流学术论文交流。
该同志1996年开创了鄂托克旗民族特色青少年武术馆,2007年被旗委、政府破格招聘为旗蒙医院骨科医师,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工作者”称号。此外,他还在鄂尔多斯首次创建了蒙医蒙药历史文化陈列室,发起和创建鄂尔多斯市蒙医传统骨伤治疗研究中心。
该同志热爱蒙医事业,医德高尚,医技精湛,深受广大患者好评。对患者热情周到,从未发生过医疗事故,为困难患者减免费用40余万元。荣获“鄂托克旗十大青年”、“市级蒙医药特色骨伤疗法贡献奖”、“5.4青年奖”、“新技术创新奖”、“鄂尔多斯市首届医师奖”、“鄂尔多斯市优秀创新创业者”等荣誉,多次被相关行业部门评为
先进工作者。
该同志乐善好施,从2007年开始资助鄂托克旗蒙古族中学一名失明残疾学生乌云塔娜和鄂托克旗综合职业中学孤儿学生宝音,为两名学生每学期承担500元学费;2000-2005年,出资3万元创办鄂托克旗少年儿童健身武术专业班,自当教练,免费培训;2007年,为鄂托克旗乌兰镇海岱嘎查境内的喇嘛庙维修工程捐赠5.8万元,后又捐赠2万元购置桌椅和全套《甘珠尔经》和《丹珠尔经》。
他就是这样经常换位思考别人的苦处,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认真帮助每一位病人,在骨伤科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尽职尽责地完成着“医务工作者”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