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交流平台为载体
构建跨区域创新工作室联盟
为深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模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和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重要指示,落实《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的有关要求,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创新工作室示范引领、集智创新、协同攻关等功能,积极加人华中电力工委组建的国网华中分部柳焕章劳模创新工作室,与国网湖北、河南、江西省电力公司开展跨区域合作,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交流创新成果,培养创新人才,形成创新合力,为确保大电网安全贡献力量。
一、开展区域合作,攻关关键技术
(一)加入区域创新工作室,汇聚创新合力。为提升华中电网安全保障能力,确保大电网安全,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世界能源互联网企业作出更大贡献,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华中电力工委要求,与国网湖北、河南、江西省电力公司一同加人国网华中分部柳焕章劳模创新工作室,进一步发扬团结治网精神,更好发挥华中分部和四省公司科研人才优势,增进相互交流,促进共同提高,共同为确保大电网安全贡献力量。
(二)聚焦关键问题,开展科技攻关。国网华中分部柳焕章劳模创新工作室各成员单位以面向生产现场、解决实际问题、适合推广应用为导向,围绕大电网运行控制等电网发展关键技术、核心问题,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创新,发明创造,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累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40余项。其为保障华中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国家电网安全、提高生产效率、提升服务质量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搭建交流平台,交流创新成果
(一)构建高效便捷的对外沟通合作机制。以持续提升国内外专业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为目标,大力畅通国际、国内工作联络渠道,与相关学协会、高等院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其他省市公司、知名院校和设备制造企业等内外部力量,积极参与国内外行业会议、布展宣传等工作。
(二)搭建创新工作室线上交流平台。在“华中分部家园”公众号开辟劳模风采版块,集中展示国网华中区域 115 家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简介、主要成果,提供工作交流线上平台。其中,工作室简介涵盖了创新领域、命名情况、组织架构、运行管理模式、工作室团队情况、创新成果及国家专利数量等信息。开设“主要成果”版块,集中展示华中各创新工作室的最新研究动态,为各创新工作室开展合作创新提供参考,有效解决重复、低效创新等问题,不断增强创新的活力和动力。利用“工作交流”平台,打造华中区域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网上交流大课堂,推进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提升创新效率。
三、丰富创新实践,培养技能人才
(一)开展名师带徒活动,提升职工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企业内部现有高技术、技能人才的专长优势,通过“名师带高徒”“双培养”“传、帮、带”等活动,带动职工一同围绕企业发展的重点、难点,开展安全生产。科技创新、管理创新、降低成本、技术改造、技术革新等活动,为企业培养一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
(二)举办创新活动,调动员工热情。统筹策划“青创赛”“双创之星”劳动竞赛等双创活动,调动广大职工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引导广大职工围绕安全生产、供电服务等工作,立足本职岗位进行革新,创造更多“接地气、易推广”的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定期组织团队交流研讨,身思广益,有效解决生产业务中的管理与技术瓶颈,实现知识转化为能力、能力转化为成果、成果转化为企业效益的目标。
(三)拓展青年员工成才渠道。与中国电科院签订《电网运行控制与维电保护领域合作框架协议》《深化技术合作与交流备忘录》,成立联合攻关团队,实现企业与科研单位的强强联合。近年来,公司推荐青年专家加人国际学术组织,推荐青年专家参加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和技术论坛。为培养青年专家的国际化视野创造优越条件。
目前,创新联盟取得了积极成效。
成效一:协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柳焕章劳模创新工作室通过邀请潮北、河南、湖南、江西四省公司科研人才加人,构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创新联合体,以跨区域交流平台为载体,推进创新工作室跨区域交流合作,持续提升了华中电网的安全保障能力,确保了大电网的安全。
成效二: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工作室合作攻克了“负荷转移时距离保护误动引发事故范围扩大”的世界难题,首创提出了“半波长交流线路全套保护”解决方案,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项、省部级科技和创新奖励 39 项,获得发明专利 45 项,编制国家标准3项、行业和企业标准 19 项,发表论文 60余篇。
成效三:人才队伍持续壮大。工作室已有3人获得湖南省劳模、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3人被聘为国家电网公司专业领军人才、优秀技术专家,2 人加人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工作组,15 人加入国际特大电网运营商组织(GO15)工作组,2人被聘为教授级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