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势发力 同频共振
充分发挥央企示范带头作用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作为全国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首批试点单位,在公司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加强顶层设计,畅通协调通道,借势借力推动,在推动改革工作进基层、进班组、进现场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充分彰显了央企的示范带头作用。
一、全面铸魂聚力,在职工思想引领上取得新成效
公司党组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职工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教育引导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
(一)用先进理论武装职工。全面实施“党建+”工程,把党建工作融人业务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促进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建立健全班组常态化学习制度,开展主题教育、网上课堂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构建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习贯彻体系。教育职工传承红色基因,精选100个红色教育基地,出版《红色足迹寻根与传承》,引导职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二)用劳模精神激励职工。组织职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刊发学习体会文章,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开展劳模工匠“四进宜讲”、职工“四学”等活动,激发职工对标先进、见贤思齐的斗志和决心。印发公司《劳模先进评选表彰管理办法》,全面加强和规范劳模先进的评选、表彰和管理。近年来,公司涌现出一大批“响当当”的先进模范人物,在全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力。其中,有“时代楷模”“改革先锋”张黎明“状元技工”许启金、“博士工匠”谢邦鹏等。2020年,公司系统 72名职工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居中央企业前列。
(三)彰显央企职工的责任担当。公司通过卓有成效的职工思想引领使广大职工学出了真理的力量、奋进的动力、前进的方向,转化为特别负责任、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风貌和优良作风。在公司面临大战大考、急难险重任务的严峻考验时,广大职工只为胜利添精彩,不向困难退半步。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公司组织职工凝聚起抗疫的磅礴力量,日夜奋战,三天三夜为雷神山医院通电,五天五夜为火神山医院通电,37 小时为武汉最大方舱医院通电,日均投入10万人,全力保障了定点医院等 2.2万家重点用户的可靠电力供应,为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和复工复产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发力素质提升,在职工成长成才上实现新突破
公司召开科技创新大会,推进“新跨越行动计划”,实施高端人才引领工程、电力工匠塑造工程、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支高素质劳动者大军。
(一)职工职业发展保持“一池活水”。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出六大举措扩大就业,全年提供
4.62 万个就业岗位。拓展职工成长成才渠道,实施四级四类人才管理模式,推进“职务、职级、专家”三条职业发展通道互通,实现“双师型”技术技能人才并行成长。推进“三项制度”改革,明确岗位竞聘、挂职锻炼,人才帮扶等六种流动方式,4.07 万个岗位实现聘任制管理,6.29 万人通过公开竞聘调整到新岗位。
(二)职工全员培训保证“时刻在线”。发挥“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优势,应用网络大学等平台,开发“国网慕课”,举办线上直播课,满尾全员、全组织培训学习需求。2020年,公司组织开展脱产集中培训160万人次、网络培训 3810万学时,组织网络考试 106 万人次。以工匠技艺“传帮、带”为切人点,实施工匠学的“学+训”双元制培养,使时代楷模张黎明等一批优秀人才的职业核心技能不断传承。2020年,公司新增高级技师 3560 人、投师 1.12 万人、高级工 9379 人,申级工 9331人,拥有国家级专家人才 365 人。
(三)职工技术创新“燃爆活力”。公司加大对职工技术创新的支持和投人力度,明确规定职工技术创新投人不低于各单位研究开发投人比重的10%,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获奖数量占公司科技进步奖数量的比重不低于10%。
工会制定加强职工技术创新工作的具体举措,鼓励职工刻苦攻关、例新逐浪,累计成立各类创新工作室 4644个、“质量管理(QC)小组”25万个,6项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积极例新劳模工作室机制,按照业务相通、目标相近、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让专业相同或相近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跨地区、跨单位结对子,整合资源,共同创新攻关。
建立职工技术创新成果线上平台,举办成果推介会、交易会、拍卖会,形成优秀成果平台化运作、市场化转化工作机制。建立揭榜挂帅、项目总师、容错纠错等机制,推进职工创新创造岗位分红、项目分红、股权激励。截至 2021 年 6 月,累计对 17 家单位 2294名科研和业务骨干实施分红激励措施。
(四)劳动竞赛“让每个人都有出彩机会”。不断拓宽领域、丰富内涵、创新方式,推动劳动竞赛向深度和广度进军。组织“奋战新征程、建功新基建”为主题的5个专项竞赛。特高压重点工程建设专项竞赛覆盖 299个项目部、2426个班组,共计6.9万余人参加。数字新基建劳动专项竞赛组
织了 1.2 万名职工参与,开展“护网 2020”网络攻防实战演习,获得了630 分的加分,列全国防守单位第一名。
三、体现主人翁意识,在职工地位提升上迈出新步伐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方针,引导广大职工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和自豪感。
(一)落实政治待遇,提升职工的责任感。把发展党员向基层一线倾斜,2020 年,公司发展一线职工人党 5812 名,占发展总数的 49.07%。积极推进党员空白班组整治,消除党员空白班组 600余个。增加普通职工在公司各级党员代表大会、职工代表大会、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团员代表大会代表中的比例。加强省管产业单位工会组织建设,建立工会组织1069个,吸收集体职工、劳务派遣等不同身份职工 30.2 万人人会,扩大了工会组织的覆盖面。
(二)落实经济待遇,提升职工的获得感。实施向一线倾斜的薪酬分配政策,针对安全压力大、工作任务重的生产技能岗位,推行浮动点值,增设一线年功工资:建立生产技能岗位多种补贴,设立艰苦技能岗位特殊补贴,并根据岗位的劳动强度、工作环境、工作时间等要素确定补贴标准。对长期连续在技术、技能岗位工作的优秀职工,设立长期服务奖,给予一次性奖励。
(三)深化民主管理,提升职工的被尊重感。积极构建新时代企业民主管理体系,制定中央企业首份《企业民主管理规则》,对企业民主管理的路径和内容进行科学设计和全面规范,为职工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参与企业各项管理活动建立了“绿色通道”。职工对公司战略规划、重要制度、重点工作的建议都能及时反映到公司党组。公司党组高度重视这些来自基层的意见和建议,充分体现在公司制度设计和工作部署中,让职工切实感受到了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