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蓝领创新”品牌促进产业工人素质提升
安徽省合肥市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
安徽省合肥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和省、市实施意见,围绕改革发展所需,贴紧产业工人所盼,着眼工会组织所能,通过开展三项特色工作,着力打造工会“蓝领创新”品牌,有力地促进了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工人日报》先后在头版头条以《一座城市的“蓝领创新”实践》《合肥:满城尽展创新旗》《登上“合肥工匠”号,出发》为题发表专题文章,对合肥市“蓝领创新”活动进行深度报道,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
一、以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评选为抓手,激发产业工人创新创效激情
近年来,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评选坚持面向基层、面向职工,极大地激发了职工群众参与技术创新的热情,蕴藏在职工中的巨大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掘,为合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2010年,合肥市政府出台《合肥市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励办法》(以下称为《办法》),设立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由政府表彰、工会运作,开全国之先河。2015 年、2018年先后两次修订《办法》,将激励标准由原先的特等成果8万元、一等成果5万元、二等成果3万元、三等成果1万元、优秀成果3000元,大幅提高至20万元、15万元、10万元、5万元、2万元。
2020 年,合肥市政府再次修订《办法》,整合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评选职工“五小”活动创新成果评选、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三项活动,重新印发《合肥市职工创新成果评选和职业技能竞赛办法》,确定从 2021年开始,三项活动每年组织开展一次,进一步激发了广大职工创新创效热情自开展评选工作以来,申报数和评选数逐年攀升。第一届收到电领理目1500 余项、推荐市评项目320 项;第六届(2020年)收到中报目S余项、推荐市评项目1500 项。创新成果的质量较高,其中获评第六属、笔七届“海峡两岸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展”金奖6项,获评安徽省首届十大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1项,获评安徽省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评选一等奖1项、等奖1项、三等奖2项。大批优秀职工涌现,项目牵头人中有2人获评“安徽省劳动模范”,5人获得“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8 人获评“合肥市劳动模范”,35 人获得“合肥市五一劳动奖章”,642 人获评“合肥市金牌职工”。
二、以“合肥工匠”选树工作为引领,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为培育职工创新竞赛先进典型,从 2017年开始,合肥市总工会开展“庐州工匠”评选活动。起初,由于是工会独家组织,评选数量不多,亦无激励措施,评选活动的社会影响力不大,职工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为进一步提升工匠典型培育层次,增强对职工的吸引力,2019 年,合肥市政府与市总工会第十九次联席会议研究决定,自 2020 年起,每年从产业工人中选树10名“合肥工匠”和 10名“合肥工匠”提名人,由市政府命名、市总工会组织实施。同时,给予“合肥工匠”获得者一次性2万元的物质激励。列人市级劳模评选对象的荣誉激励;给予“合肥工匠”提名人一次性 5000元的物质激励、授予“合肥市五一劳动奖章”的荣誉激励。
2020 年和 2021 年,合肥市连续开展了两届“合肥工匠”评选活动,共评出了 20 位“合肥工匠”和 20 位“合肥工匠”提名人。这些工匠均为一线产业工人。“合肥工匠”的评选使一批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行业技术标兵、区域创新能人从幕后转向台前,为合肥培育造就了一支规模大、素质优、技艺精的工匠人才队伍。这为选树江淮工匠和大国工匠奠定了基础,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的良好风尚。
三、以创新工作室创建为依托,发挥劳模工匠承范小领作用2018 年之前,合肥市共创建、命名了 85个市级、11个省级、1个国家级示范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为充分发挥创新工作室的作日,2019年合肥市总工会出台了《关于推进劳模和蓝领创新工作室建设的意见》,提出“选优示范、持续注能、三年树百”的创建标准化创新工作室的思路相目标。分两类创建:由劳模领衔的为劳模创新工作室生由非劳模人员领衔的为蓝领创新工作室。
选优示范。以“七有”(有创新骨干作为领衔人、有结构合理和相对稳定的创新团队、有创新目标和制度、有满足功能的场地、有必要的设备设施、有创新成果和示范效应、有内容介绍和展示)为必要条件,从已命名的三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和新申报的创新工作室中,优选、命名具有示范引领性的标准化劳模或蓝领创新工作室。
持续注能。市总工会连续三年给予每个标准化创新工作室每年3~5万元的项目经费补助。三年后,如工作室仍在发挥作用,经过重新申报确认后,再继续给予经费补助支持。
三年树百。自 2018年起,市总工会每年选树、命名标准化创新工作室不少于 30 个,力争三年选树命名 100个。截至 2021 年6月,合肥市已选树命名68个劳模、蓝领创新工作室,涵盖培训服务型、技术攻关型、科研创新型、技能传授型等5大类型。这些创新工作室共取得创新成果300余项,进行创新成果转化 200 余项,开展示范性培训活动 1000余场,培训创新骨干3万余人次。
经过几年来的持续发力,合肥市形成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创新工作室群类。这些创新工作室为职工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了平台,充分发挥了职工创新“牵引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