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三三二”举措 有力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落地见效
吉林省长春新区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长春新区总工会按照《长春市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工作方案》要求和“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成立长春新区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实施方案,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效。
一、注重“三个引领”力强工人队政建设
(一)加强思想引领。发挥长春新区3个“星火驿栈”党群活动服务中心、32 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阵地作用,组织开展30余场专题宣讲活动,参与职工达5000多人,团结引领广大产业工人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二)加强党建引领。加强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建带工建”机制。开展产业工人党员“双向培养”工程,把优秀产业工人党员培养成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企业经营管理骨干,不断增强产业工人队伍的先进性。
(三)加强劳模引领。以新区“职工驿站”为阵地,充分利用“职工驿站”和微信公众号平台、新区网站等媒体,深化“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教育活动,加大劳模宣传力度,建立常态化宣传工作机制,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
二、注重“三个着力”提升产队体素质能力(一)著力推进产业工人培育引进工作。与吉林大学、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等8所院校,绕大学生就习基合作共建、高技能人才联合培养制定相关工作方案,细化12工作举措。制定出台《长春新区“奖学金”又能细则》吉林大学等5所高校设立长春新区奖学金”,吸引更多优质毕业生到新区就业、创业。同时,鼓励企业加大职业培训投入,提升企
业新录用职工和在岗职工的岗位技能。
(二)着力优化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培训评价机制。结合“长白慧谷”英才计划、每年选树10名左右“创新型职工”能手给予表彰。引导企业制定并实施技术人才培养规划和培训制度,不断深化高技能职工培养工程,推动建立职工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引导机制、培训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
(三)着力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注重根据技能培训对象,建立适合各类就业及创业群体、涵盖不同层次的培训内容体系,形成激发就业、创业的全新培训格局。注重技能培训内容,结合农村劳动力的自身特点,通过分析研判,分批次开展特色素质培训班次,增强技能培训工作的实效。全区开展的各类培训累计培训达1080人次。2020年,新区与高新物业公司联合举办了第4期整理师技能培训班,已累计培训 300多人次。其中,120名学员通过考试考核获得整理师证书。
三、注重“两个突破”,大力激发产业工人队伍创新发展动力
(一)以“长白慧谷”英才计划为载体,在政策扶持上求突破。把优秀产业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纳人党管人才总盘子统筹管理,把产业工人中的高技能人才、高素质创新人才放到与专业技术型人才、管理型人才同等重要位置。累计人选“长白慧谷”英才计划的高技能人才有 24 人,对人选人才给子最高5万元的资金支持,在住房保障、子女就学、研修培训等方而给予政策支持。
对新引进的与企业签订3年以上正式劳动合同且工作满1年的优秀人员、连续3年给予补贴。对区内重点企业中连续工作满5年的骨干人才,每人给于5000元奖励。政策深人实施以来,已惠及500多家企业、4600多人次,累计兑现人才相关政策资金达1.5亿元。
(二)以技能提升为导向,在开展产业工人劳动和技能竞赛上求突破。成立“长春新区劳动竞赛委员会”构建党政重视、工会运作、各方配合职工参与的工作格局和全域覆盖、全员参与、全方位推进的竞赛机制,倾力打造长期坚持、职工认可、影响广泛的劳动竞赛品牌。
以“双创”为引领,着眼激活智力要素、团队要素和行业要素,广泛开展以“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为主题的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同步推进群体创新劳动竞赛、重大项目立功竞赛和岗位建功创优竞赛,发挥“双创”劳动竞赛在促进大工程、大项目、大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对重点劳动竞赛活动,纳入新区总工会重点工作项目,给予0.5~1 万元的经费补助。
积极创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进一步推动企业在人才培育、转化应用和创新、创效等方面深化发展。积极引导企业结合实际开展劳动竞赛活动,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中铁物流港项目部举办了“抗疫情、保增长、大干100天”劳动竞赛活动。新区总工会与城管局联合举办了新区环卫工人技能大赛。新区总工会每年都对直属企业工会劳动竞赛项目给予一定的经费扶持,并对劳动竞赛中表现特别突出的先进典型在表彰会上给予表彰奖励。